|
技術總指導:
劉俊男 73歲。民國28年2月21日生。東勢寄接梨產業發展史上的關鍵人物,與一群前輩共同開發出寄接梨產業的技術,透過他的一雙手,見證了整個梨產業的發展。雖然他總是說,他已經退休,老了,跟不上世代了。但是事實上,劉俊男仍不忘提攜後進,關心梨產業的永續發展。
|
|
劉興健
1965年生,東勢下橫坑人,曾經是離鄉在外工作的裝潢師傅,15年前從父親手中接下自家的一片果園,921之後決定放棄慣行農法,以草木共生的方式栽培梨樹,致力於果園的生態化,開闢生態池,復育了二十餘種蜻蜓與十餘種蛙類。
|
|
曾榮滿
1959年生,和平三叉坑人,國小三年級就會接枝,一輩子唯一的職業就是農民,特別精熟於果樹的生理,以草木共生的方式經營租來的梨子園。對於樹有一份格外的情感,在自家的後園種下了各式各樣的大樹。
|
|
詹德昌
東勢軟埤坑人,目前也是軟埤坑休閒農業區的總幹事。果園就在大甲溪畔的一個小山頭底下,捨不得砍掉土地上的原生林,於是發展出林蔭栽培、草木共生的方式經營枇杷與水梨。
|
|
孫昌楙
1959年生 東勢石角人,生產新興梨與台中二號梨,話不多的他散發著沉著與安穩的氣息,就像他的園子一樣,堅持不使用除草劑與友善田間管理的理念,讓人信任。
|
|
|
|
曾光明
1959年生,東勢石角人。民國75年到日本學習果樹栽培,並帶回梨產業人工授粉的技術。現為東勢三合一農業社的老闆之一,希望從農業資材切入,推廣友善環境的耕作方式;同時還是福隆社區發展協會理事長,熱心投入社區的永續發展。
|
|
吳子鈺
東勢在地子弟
921投入東勢災區重建
雨林咖啡經營者
|
|
童智偉
1988年生,台大社會系,接受青平台計劃支持,來東勢向農村學習,希望能夠更貼近台灣農村的脈動。
|
|
|